陈晓燕,女,1963年10月生人。最新澳门网址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用教师希望之火,点燃学生生命之旅”
陈晓燕教授从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30多年,始终恪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她曾在一次教师节大会发言中说:做教师既要有超越常人的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识和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做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还要有超越浮华的道德境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社会,做人生价值的引领者;更要有高超的艺术和技巧,不断应对来自师生关系的各种挑战,用自己的“善教”引领学生的“善学”。2008级国商专业李艳艳同学说:“很感谢陈老师一个学期来的授课与教导。每次您的课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概论’课不仅让我从严谨的公式、繁杂的计算中得到放松,更让我的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原来政治课也可以如此美丽。这种美是人文的美,是思想的美,她感染、陶冶并提升了我们。非常感谢您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政课,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2010级会计专业杨洋同学说:“去年夏天,我19岁,站在高考的门槛下,无比憧憬大学,今年夏天,我20岁,站在大学的校园里,感到无比迷茫。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我开始改变自己,开始浮躁,开始世俗,开始变得不进取,甚至用‘熬一天,算一天’作为我的三年目标。直到这学期开了‘概论’课,认识了陈老师,才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醒悟。陈老师的课让我改变了很多,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最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思考比学习更重要,做人比做事更重要。”2010级会计专业芦笛同学说:“这学期的‘概论’课就要结束了,感谢陈老师每次上课饱含激情,用很多案例和视频资料,使课堂生动有趣,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引领我们思考;陈老师的课,不仅让我学会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分析身边的人和事,让我成长了许多”。
“千帆过尽终不悔,立德树人志不移”
陈晓燕教授说,她一生最不后悔的选择就是教师这个职业和德育专业。之所以不后悔,是因为这份事业注重德行,传递爱与责任,既帮助别人成长,也使自己成长,契合了她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她更是砥砺奋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育人规律相结合,遵循“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引领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和信仰的“入耳、入脑、入心”。在主持思政部工作以来,大胆提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2221工作思路:即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二为”理念,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两个结合”;教学改革要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从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变的“两个转变”;最终达到一个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政理论课教师,她创新性地提出了高职“概论”课2+2教学模式和高职“基础”课1+1+1模式,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三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大大改善了思政课“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局面,教学效果广受好评。2014年10月,在北京市第六届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论坛上,她做了“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三入’”,广受与会专家同仁好评。2016年她受邀在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暑期备课会上所做的“高职‘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交流发言,受到清华大学点评教授的高度评价;2017年9月,她提交的“打造‘三有’课程,切实解决高职思政理论课‘形式化、表面化’问题”入选教育部教指委主办的“首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部主任论坛”论文集,受邀在大会所做的“打造‘三有’课程,让主渠道教育‘活’起来”的经验交流,被认为是思路清晰、操作性强的提高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改革尝试。
30多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和困境,她都始终坚守教师这个职业和思政教育专业。她不仅为高职大学生授课,还经常深入企事业单位为干部培训,教学效果受到各层次学生好评。繁忙的教学之余,她从未放松对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更是始终关注教学方法改革。从教以来,共完成学术和教学研究论文及院级、市级课题数十项,其中发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中文核心期刊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大报的文章十余篇,获得院级科研成果优秀奖和突出成果奖十数项、市级以上各种奖项10余项。
由于敬业乐业,爱生惜才,勤勉努力,成绩突出,她多次荣获学院优秀教师、十佳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荣誉称号。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第十届教学名师,2016年被聘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特级教授,并入选教育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